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因为贲门处于收缩痉挛状态,食物通路“塞车”,食物不能顺利从食道下段经过贲门进入胃内。近日,我院普外一病房成功为贲门失驰缓症患者实施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DOR胃底折叠术,此项技术的开展不仅填补了我市腹腔镜领域的技术空白,而且标志着我院普外科在微创治疗食管裂孔疝、胃食管反流等疾病的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文中图片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请谨慎观看)
53岁的张阿姨近5年经常出现吃饭难以下咽、反酸、烧心的情况,辗转多地治疗,症状并无缓解。为了减轻不适的症状,张阿姨只能在饮食上改变,减少进食量、以容易下咽的食物为主,尽管如此仍然未能阻止病情的恶化。近期张阿姨的症状逐渐加重,不仅无法进食,就连喝口水也会呕吐出来,整个人日渐消瘦,家医院就诊。
普外一病房副主任医师于涛接诊后,对张阿姨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张阿姨是贲门失驰缓症。消化道造影显示张阿姨食道靠近贲门的位置明显狭窄,必须进行手术治疗,才能解决张阿姨正常吃饭的问题。因为是首次采用此种术式,于涛和团队的医生进行了周密的术前准备,把手术的技术难点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详尽的安排。
术中,于涛和团队的医生借助在患者肚皮上打的4个小孔,为患者行腹腔镜下Heller(食管贲门部黏膜外肌层切开手术)肌切开术,解决患者的吞咽问题,即利用腹腔镜将食管的纵行肌、环形肌切开,保留食管粘膜层,这种操作对施术者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一旦动作过大,就会导致食管瘘。
同时,为了让患者不再出现反流的情况,于涛再次为患者实施胃底折叠术,因为胃和脾相邻,如果伤到脾脏,那患者将会因脾破裂而导致大出血,术中的每一个动作可谓是步步惊心。顺利完成手术后的一周,患者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的进食了,久违的笑容再次洋溢在张阿姨的脸上。
多年来,我院普外一病房在主任李奎武的带领下,微创技术水平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室始终坚持以最小的创伤、最少的费用为患者治愈疾病。不断提升科室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让患者治愈疾病的同时,感受到医护人员像朋友一样的关心,医院在阜新百姓心中的品牌形象贡献力量。
撰稿:李琳
编辑:李琳责任编辑:杨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