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脓肿成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STRODaily第二天之胃肠肿瘤 [复制链接]

1#

胃肠肿瘤和肛管癌专场

导言

CSTRO会议第二日,胃肠道肿瘤和肛管癌专场在深圳会展中心分会场召开,会议主要针对胃癌、肠癌最新进展及在研课题进行讨论。会议主要负责人为章真教授、刘士新教授、张红雁教授、陈丽佳教授。会议邀请各地专家为我们带来学术盛宴。

胃癌年度进展回顾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一经诊断,大多处于晚期,预后较差。胃癌领域研究仍是热点。医院杨永净教授对可切除胃癌综合治疗及局部进展期/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展开讲解。

对于胃癌近期轰动放疗界的III期ARTIST2研究阴性结果,给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意义画上问号。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胃癌放疗逐渐前移,围手术期治疗的PRODIGYIII期研究证明了新辅助DOS方案联合手术和术后辅助单药替吉奥治疗可提高R0切除率和并能使肿瘤降期,改善PFS,且安全可靠。近期新辅助FOLFIRINOX研究证实放化疗的完成率高,PCR率28%,1y-PFS为64%。新辅助EOX-RT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多中心II期研究采用围手术期EOX方案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主要研究终点PCR为19.6%,为胃癌新辅助治疗提供更多依据。同样,杨永净教授也提及KEYNOTE-研究,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疗效不劣于单用化疗,均可改善患者OS,指示胃癌的免疫治疗也大有可为。

胃癌进行中的临床研究梳理与分析

目前胃癌治疗模式因国而异,欧洲主要以围手术期化疗为主,美国以术后辅助化疗为主,对于术后N+患者,术后辅助放疗可以提高患者DFS。而日本是以替吉奥为基础的术后辅助化疗为标准治疗模式。医院王辛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在研的胃癌相关临床试验。

进行中的澳大利亚TOPGEAR研究比较了胃及EGJ腺癌围手术期化疗与围手术期放化疗的疗效,中期分析入组患者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同样王辛教授介绍了PREACT研究、CRITICSII研究、Neo-CRAG研究、医院的全新辅助治疗研究等。同样提及胃癌中放疗与免疫的在研的PROCEED研究、医院带头的NCT等。王辛教授倡导筛选出放疗的适宜人群的个体化治疗应是未来的主要治疗趋势。

胃癌专题会议讨论环节各位专家提出:ARTISTII的阴性结果不能完全否定放疗在胃癌术后的价值,应该结合我国胃癌发病特点,完成我国的大型随机分组研究,并号召尽快完善胃癌靶区勾画的共识,应追求新角度,考虑放疗与免疫的结合在胃癌中的应用。

肠癌年度进展回顾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大多数患者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随着肿瘤进展,逐渐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针对肠癌的治疗,医院的肖巍魏教授对肠癌年度进展进行回顾。肖教授通过介绍TIMING研究、STELLAR研究、CAO/ARO/AIO-12研究,提出肠癌治疗的TNT治疗的不同模式,指示强化新辅助治疗应追求局部控制、提高保肛率的目的。同时也向我们介绍了FOWARC研究、PROSPECT等去放疗研究,提出目前直肠癌的治疗模式应该按照风险分级、MDT团队共同参与,得出对患者最利的治疗方案。

肠癌进行中临床研究梳理及分析

肠癌的研究众多,医院的朱骥教授为各位介绍肠癌在研情况。目前有7项研究说明了不同综合治疗模式下高强度治疗获得更好的肿瘤退缩,提出增效/减*是下一步方案优化的重要措施,TNT治疗模式是否存在过度治疗,以及等待观察策略的选择等问题。在去放疗、去手术以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6项试验在研,包括PSSR研究、NACRE研究等,提出肠癌的治疗,应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长期生存为关键,并期待更多的临床研究结果。

医院的张红雁教授总结此次会议客观的介绍了胃癌、肠癌的年度进展和对在研课题的梳理,提出治疗要以病人利益为主导的观念,要开阔临床思维,争取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临床研究结果。

报道人:史金明

报道时间:年10月12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

动动手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