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脓肿成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同眠
TUhjnbcbe - 2024/11/5 8:18:00

前天,越了一个伴去我这县的第三高峰--万宝山采药,因为我要的药暂时在这万宝山顶上发现有一些,别的地方基本没有,有些即使有,药效也没高山上的好,比如蚂蟥七,一般生长在近水的山谷溪边石壁上,没想到这万宝山顶上也有,越人迹罕至的地方好药越多。这万宝山近几年一直被开发毁林,低海拔的地方现在都种上了经济树种,如桉树、樟树等,所以要采药需往高处去。

爬万宝山有两条路,一条在山脚停好车需往上爬一两个小时,一条有林道路可通山顶,四驱的越野车或者爬山王拖拉机勉强可以开上去,不过路很烂,都是土路和石砾路,男装摩托车也勉强可以上去,我的是又破又烂的女装摩托车,去年去的时候是开一段路又下来推一段路,终究还是近山顶的时候车熄了火,好在下山的时候又能打着火,不然麻烦就大了。这次也是开摩托车上去,车还是那又破又烂的女装摩托车,开到半山,实在开不上了,车屁股冒着烟,一股胶味,只能停在路边,往上爬了半小时多才到山顶。先看看山上的风景:

这次去万宝山采药,主要目的是想看看八角莲,其实我很多时候说是去采药,但往往都是去看药的多,当然入了宝山没有空手而归的道理,所以往往回来的时候什么药也都会采一点。八角莲我几年前在湖南舜皇山见过一次,几年过去了,再也没见过,最近听说我这万宝山也有这药,所以叫上同伴去一探究竟。

八角莲是小檗科植物,和很多小檗科植物一样,都是味甘苦微辛,性凉的,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瘀消肿。治痈肿,疔疮,瘰疬,喉蛾,跌打损伤,蛇咬伤。

俗语云,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同眠,是传统治疗毒蛇药伤的草药之一,常和别的草药配伍。我这常用它治疗无名肿毒,用时加酒或者醋磨成糊状,日涂几次即能消肿散结。单味嚼服止胃痛效果也很好,通常服后几分钟疼痛即可缓解。该药有小毒(一说无毒),通常外用,内服不宜过量,久服。

各家论述

1.《纲目拾遗》:"治一切毒蛇伤。"

2.《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虚弱脱肛;外用消伤肿,并治蛇咬伤,疔疮。"

3.《广西中药志》:"清热化痰,解蛇虫毒。治肺热痰咳,虫蛇咬伤,单双蛾喉痛,疮疖。"

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治淋巴结炎,腮腺炎,痈疮。"

5.《江西草药》:"治肾虚,劳伤,中暑,胃痛。"

《梧州地区中草药》一书对八角莲的介绍,书中验方仅供参考。

八角莲Dysosmaversipellis(Hance)M.ChengexYing。小檗科鬼臼属。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状,横生,多须根;茎直立,不分枝,无毛,淡绿色。茎生叶2枚,薄纸质,盾状,近圆形,4-9掌状浅裂,叶脉明显隆起,边缘具细齿;花深红色,5-8朵簇生于离叶基部不远处,下垂,花着生于叶腋;浆果椭圆形,种子多数。花期3-6月,果期5-9月。

分布于中国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安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河南、陕西。

生于山坡林下、灌丛中、溪旁阴湿处、竹林下或石灰山常绿林下。海拔-米。

八角莲又有红背绿背叶之分,民间认为叶背红色的为佳。

八角莲在我这算是珍稀草药之一,这次在万宝山只发现一小片种群,大小不过十多株,采了两株回来育种,余皆不动。

下山的时候天气忽然变冷,又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把土路都润滑了,开车下来,加上淋着冷雨,身和心都一直打颤。

附方

1.治肿毒初起:八角莲加红糖或酒糟适量,共捣烂敷贴,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2.治疔疮:八角莲二钱,蒸酒服;并用须根捣烂敷患处。(《贵阳民间药草》)

3.治瘰疬:八角莲一至二两,黄酒二两。加水适量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4.治带状疱疹:八角莲根研末,醋调涂患处。(《广西中草药》)

5.治单双蛾喉痛:八角莲一钱,磨汁吞咽。(《广西中药志》)

6.治跌打损伤:八角莲根一至三钱,研细末,酒送服,每日二次。(《江西草药》)

7.治毒蛇咬伤:八角莲三至五钱,捣烂,冲酒服,渣敷伤处周围。(《广西中草药》)

8.治痰咳:八角莲四钱,猪肺二至四两,糖适量。煲服。(《广西中药志》)

9.治体虚弱,痨伤咳嗽,虚汗盗汗:八角莲三钱,蒸鸽子或炖鸡或炖猪肉半斤服。(《贵阳民间药草》)

拍摄地点:昭平

1
查看完整版本: 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