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讨鼻部、头颈部肿瘤
青年医生现风采
年2月上海市医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02.25
肿瘤专题深度探讨
年2月上海市医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于年2月25日15:00-17:00在线上展开。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青年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医院放疗科承办,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鼻部、头颈部肿瘤的综合治疗进展进行了讨论。旨在为年轻医生创造学习机会及交流平台,鼓励年轻医生积极钻研学术、分享临床经验。
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云海教授主持,李教授表达了对王孝深主任担任复旦大医院放疗科新的掌舵人的祝贺,同时祝愿放疗科在王孝深主任的带领下蓬勃发展、日新月异。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由复旦大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宋新貌、副主任医师朱奕、主治医师陈浮、主治医师王伟芳进行鼻腔鼻窦鳞癌、喉癌、恶性黑色素瘤及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等疾病的综合治疗进展学术分享。
学术分享开始前,王孝深主任阐述了举办此次学术活动的初衷,本次的讲题主要围绕复旦大医院的特色肿瘤展开,着重体现头颈部肿瘤MDT的优势,并结合科室特有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为年轻医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带领放疗科全体员工共同成长、更上一层楼。
青年教授高能分享
复旦大医院放疗科年轻医生们全程高能讲解,探讨肿瘤疾病治疗进展同时还分享了富有复旦大医院放疗科科室特色的治疗经验,希望为同道带来更多治疗思路!
Part1
鼻腔鼻窦鳞癌的综合治疗进展
宋新貌副主任医师
宋教授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鼻腔鼻窦鳞癌(sinonasalsquamouscellcarcinoma,SNSCC)的综合治疗进展。在各种治疗手段中,内镜手术突飞猛进,可媲美开放性,其优势源于放疗的强大支持,放疗可减少手术的后顾之忧。关于SNSCC精准放疗的问题,宋教授给出了建议:SNSCC预后较差,综合治疗是最恰当的选择,因此手术非常必要,但需要注意手术时机更重要。化疗敏感的低分化、未分化癌,首先考虑放化疗,T4期肿瘤依然可以保留器官治疗。
紧接着宋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几例临床病例,提出综合治疗对器官功能的保护,指出手术和术后放疗可为眼眶受累SNC患者获得良好的局控,并保留视觉功能。
除了科室经验,我们也能看到复旦大医院放疗科对病人治疗的情怀与温度。让我们共同期待SNSCC能有更多辅助手段来预判疗效,调整治疗策略。
Part2
喉癌的综合治疗
朱奕副主任医师
朱奕教授首先介绍了喉癌的概况及治疗历程。针对喉癌的治疗思路,朱奕教授认为,对于T4a期喉癌患者,先手术后放疗的治疗模式仍然是最佳选择;选择性的保喉放疗结合化疗不降低局控和生存,非选择性的保喉降低生存;喉癌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助。
随后,朱奕教授和大家探讨了喉癌治疗的疗效。现在国内尚缺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且经多项荟萃分析,最佳治疗方式仍不明确。这种现状下,T1-2喉癌的治疗策略应首先考虑保喉的治疗方法,采用放射治疗或保喉手术,考虑患者、部门治疗条件等因素,需避免又手术又放疗的双重损伤。保喉性手术需以确保安全切缘为前提,不应以术后放疗作为常规设计,累及前联合的早期喉癌患者可首先考虑放射治疗。
关于晚期喉癌治疗模式的选择,朱奕教授指出:广泛型T3和T4a喉癌,首选全喉切除。保喉手术联合放疗/放化疗,必要时辅以进一步手术治疗,保证了保喉的机会,并不降低总生存率。少部分T3和T4喉癌,可能选择保留喉功能的部分喉切除术+术后放疗。尤其指出,除非临床试验,不支持保喉为目的的术前诱导化疗。
除此以外,朱奕教授还分享了放疗科喉癌研究成果,让人受益颇多。
Part3
鼻腔鼻窦粘膜黑色素瘤的治疗进展与治疗体会
王伟芳主治医师
王伟芳教授从概况、治疗进展和治疗体会三个方面对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melanomaofthenasalcavityandsinus,SNMM)进行讲解。SNMM诊疗难度高,预后差,强调综合治疗。王教授分别对SNMM的手术治疗(尤其是鼻内镜手术)、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做了介绍,指出SNMM全身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SNMM,王教授有着清晰且独特的治疗思路:SNMM不同于皮肤黑色素瘤,放射敏感性较高,高能x线可能并不逊于高LET射线。放疗后即使达到影像学CR,也建议进一步手术。放疗+手术可获得最佳局控,进而转化为生存获益。SNMM强调初次治疗的重要性,活检后应尽快治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确保手术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放疗,并辅助全身治疗(化疗和/或PD-1单抗)。
王教授认为,SNMM的回顾性研究存在选择偏倚,研究结果不一定可靠可信,需开展前瞻性研究。她通过分享院放疗科的临床资料,告诉大家术前放疗存在的优势:使肿瘤缩小,使不可手术变为可手术,提高手术切除率;缩小切除范围,保留容貌与器官功能;提高手术切缘阴性率,进而提高局控率。
除此以外,她也将其他治疗体会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临床上常见活检后或不完整手术切除术后,病情短期内进展(短至数天);术后放疗前建议复查鼻腔鼻窦增强MRI+颈部增强CT或MRI,了解局部与区域情况;并建议全身检查,了解有无远处转移,有条件者行PET-CT,可发现隐匿性转移灶。术后复发患者,往往是第一次手术后未行放疗或未及时放疗。强调术后尽早放疗,越早越好;给予瘤床及颈部淋巴引流区域放疗。SNMM一旦出现远处转移,预后极差。目前的化疗、免疫联合血管靶向的治疗疗效欠佳。
王教授希望利用复旦大医院放疗科的优势,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疗,提高SNMM的生存率。愿这一理想早日实现!
Part4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临床特征
和诊疗策略的探讨
陈浮主治医师
陈浮教授和大家深度探讨了头颈部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策略。
手术被认为是头颈部ACC最基本的治疗手段,目的为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有些学者认为应追求各类切缘(包括神经)阴性。甚至在局部复发的病例研究报道中,手术结合放疗仍较单纯放疗疗效要好。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未使ACC患者生存获益,但却能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多项研究提示,发生于口底、舌及舌根等处的ACC淋巴结转移率高,建议可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
针对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陈浮教授指出,放疗在鼻内镜手术时代更显重要,照射野设置应考虑常见的神经转移规律。鼻咽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建议包括上颈部淋巴引流区,放疗与手术的先后顺序仍有争议。
陈浮教授分享了复旦大医院的一项研究,认为不同的放疗方式(术前或术后)对生存率(包括OS和DFS)没有显著的影响。另对眼部侵犯的鼻腔鼻窦ACC患者单独进行分析发现,有趋势显示,术前放疗更适合于有眼部侵犯的鼻腔鼻窦癌患者的综合治疗,但仍需大宗病例验证。
陈浮教授认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确诊需依靠病理,推荐广泛切除,肿瘤范围较局限者即早期患者,可行外耳道全切除术。中晚期患者,应行颞骨次全或全切除同时行腮腺浅叶切除或腮腺全切除,必要时切除下颌骨髁状突,并行上颈淋巴结清扫。放疗多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累及颅内无法手术患者,或者是肿瘤具有较强侵袭性病理特性。
在交流会最后互动讨论环节,医院放疗科白永瑞主任积极提问,创造出浓烈的学术交流氛围。另外一位大咖,付杰主任,评价此次交流会是五官科前些年研究和日常临床工作的总结会,他学习到了很多。他认为本次学习机会珍贵且有意义,医院都能一起联手,共同参与临床研究,为以后治疗作借鉴。
最后,王孝深主任进行了会议总结,感谢上海市医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领导给与复旦大医院放疗科承办本次会议的机会,医院展示了近年来头颈部肿瘤MDT的成果,又提高了青年医生参加学术会议的积极性。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学术展示和学术交流的机会。
END
下载APP丨观看直播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