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煜华,赵燕,龙滨
单位:中国人民解医院
一、结果
肝脏手术:
术中见: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大小约10×4×3cm。整个肝脏色泽质地柔软,色泽红润,肝边缘锐,无萎缩,未见任何纤维化改变。于肝叶Ⅶ段、Ⅷ段后方见一直径约5㎝包块突出包膜,质韧(肿瘤可能性大),与周围边界尚清。剖开肿块,其内未见坏死区域,肿块质韧。第一肝门与周围网膜组织粘连,余腹腔探查未见明显异常,未见肿大淋巴结。结合术中探查情况及术前CT检查,诊断右肝肿瘤,决定行胆囊切除+右肝肿瘤切除术(腹腔镜中转)。
病理:
(右肝后叶):中分化胆管细胞癌,肿瘤大小约5.5cm×4.5cm×4.5cm,切缘断端未见癌累及。免疫组化染色示:CK7(+),CK19(+),LCK(+),CEA(+),Hepatocyte(-),Glypican-3(-),CD34(血管+),CD56(-),CgA(-),Vim(-),LCA(-),Ki-67(+,30%),支持诊断。(胆囊):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断端未见癌累及。
二、讨论
一、临床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又称周围型胆管癌,是由肝管被覆上皮发生的一种原发性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肝癌的5%-10%。与肝门部胆管细胞癌不同,它指起源于II級以上的肝内胆管到赫令管的胆管上皮惡性肿瘤,常与肝内胆管结石、华支高吸虫感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伴发。
ICC病理组织学主要由肿瘤细胞、纤维组织增生和黏蛋白构成。镜下表现为未分化或分化差的腺癌。肿块外周主要由大量肿瘤细胞构成,中心区为纤维組织及凝固性环死。ICC常沿胆管浸润生长,造成胆管狭窄,导致周围胆管扩张,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相比,Icc较少侵犯血管,主要以淋巴转移为主。肿瘤标志物CA往往增高,但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尚不理想,仅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胆管细胞癌由于其影像学表现常与肝脓肿相似易被误诊。
超声造影表现胆管细胞癌主要有3种不同的增强方式
1、环状增强,向内充填,快进快出。动脉早期病灶周边环状不均快速高增强,增强时间早于周边正常肝实质,增强强度高于或等于周边正常肝实质。动脉后期造影剂逐渐向心性充填,病灶中央不规则无增强区较小,门脉期和延迟期周边增强部分出现不均匀性消退,呈星点状低增强,中央无增强区较前增大。
2、环状增强,快进快出,中央大片无増强。病灶周边为快进快出表现,但病灶中央在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均为大片状无增强区,周边增强向内充盈不明显。这与胆管细胞癌的癌细胞主要位于病灶周边,中央伴大片纤维及坏死有关。
3、均匀或不均匀整体增强,快进快出。动脉期肿块整体快速均匀增强,门脉早期即可出现造影剂消退,延迟期消退更为明显。此型多发生在体积较小的胆管细胞癌,肿块中央还末出现纤维化和坏死区。此型与经典的HCC增强方式同,较难鉴别。
三、本例体会
这个病例动脉期肿块周边肝组织有一过性高增强,强化方式为肿块周边环状强化,容易与肝脓肿相混淆。但是肝脓肿的内壁一般是光滑,而这个肿块强化区城边缘呈破絮状,肿块周边强化区域在动脉期就开始消退,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区域呈低增强,符合恶性肿瘤的模式。该病例造影表现为环状增强,快进快出,中央大片状无增强区,与病理表现一致。
编辑:李娟责任编辑:谯朗卢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