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脓肿成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解放后,军统特务阎锦文每次进京,为何副主
TUhjnbcbe - 2022/10/27 21:24:00
白癜风医院乌鲁木齐哪家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06092.html

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这让广场群众一片沸腾。

而许多人也注意到看台上有一位老人格外显眼,只见他留着旧式的雪白长须,精神矍铄地紧紧站在毛主席的身旁。

他就是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者,时任中央*府副主席的张澜。

而当张澜与毛主席并肩而立的照片传到了蒋介石的面前,更是让这个旧中国的独裁者气急败坏,他叫来特务头子毛人凤臭骂了一顿:“一个张澜都做不掉,你们中统都是做什么的?”

毛人凤看着照片默默无言,心中满是悔恨,他曾经有数次除掉张澜的机会,却都没有执行下去,最后还让张澜从自己的眼皮底下逃出生天。

而这一切,却是拜一个*统特务所赐,这个人就是阎锦文。

从码头工人到帮会心腹

年,阎锦文出生在江苏江阴,出生后没有多久父母就相继辞世,从小就成了孤儿的阎锦文在亲戚和邻居的照料下艰难成长。

到十几岁的时候,阎锦文知道自己不能够再靠别人的接济生存了,所以他来到了上海想找一份工作糊口。

这时候的阎锦文没有上过一天学,自然跟所有文化相关的工作绝缘,只能在上海码头上做一名卸船工人,凭着苦力气赚一份辛苦钱。

而彼时的上海码头鱼龙混杂,装卸生意的背后实际是由帮会大佬控制,他们一方面霸占码头逼船主必须雇人卸货,另一方面又压榨工人让他们的收入只能勉强维生。

所以阎锦文平日里的工作非常繁重,一年下来却也留不了多少钱。

但阎锦文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依然任劳任怨地埋头苦干,久而久之帮会也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

又因为看上阎锦文是孤身一人了无牵挂可以做卖命的任务,所以过了几年他就被吸纳进了帮会之中,阎锦文也由此结识了他这辈子最大的贵人——杨虎。

杨虎参加过辛亥革命,是国民*元老,现在上海的警备司令,同时也是上海各帮会的总头目。

黑白通吃的杨虎在上海可谓是一手遮天,当时在上海谁见了他都要喊一声“大哥”。

而这样的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物却特别欣赏默默无闻的阎锦文,他认为阎锦文踏实肯干,而且“嘴巴牢靠”,所以很快就让阎锦文做了心腹,为自己打理帮会中的各种事物。

成为帮会成员的阎锦文再不用在码头搬货,但他并不像其他帮会成员一样沉溺于吃喝嫖*,而是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一些文化知识,慢慢地从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转变成一个能写文章的受教育分子。

重回上海,进入*统

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淞沪会战爆发,在悬殊的*事差距下,中国*民顽强抵抗长达三个月,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想。

但因为当时国际上普遍对法西斯采取绥靖态度,孤立无援的中国最终不敌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上海还是沦陷了。

而一直力主抗战的杨虎只能带着阎锦文等心腹往内地转移,先是到了武汉,然后又到了重庆进行联络工作。

也正是在重庆的日子里,杨虎有幸结识了在八路*驻重庆办事处工作的周恩来。因为杨虎过去曾经参与过四一二反革命*变,一开始还担心周恩来对自己没有什么好脸色。

但是几次交往下来,杨虎就为周恩来的渊博学识和高尚人格所折服。

谈及过去的这段历史时,杨虎颇是后悔,而周恩来却语重心长地劝解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杨先生不过奉命行事,而且我们的*策是既往不咎。一个人不只是要看他的过去和现在,最主要的还是看他的将来。对于杨先生这样的国民*高层,我们都是一视同仁的。”

周恩来还告诉杨虎,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是反抗日本侵略者,一切都该以民族大义,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重。

周恩来和共产*不计前嫌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态度让杨虎由衷敬佩,而要是拿气量狭小、工于心计的蒋介石作为比较,那就更显得耀眼和珍贵了。

杨虎的思想也在周恩来的影响下慢慢转变,同时连带着阎锦文等几个贴身部下也开始思考未来中国的面貌。

只是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在暗中进行,并不为旁人所知,在蒋介石的眼里,杨虎依旧是一个庸碌的旧*阀,只要给予地盘就仍然效忠于自己。

所以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依旧放心让杨虎回到上海主事,但他不知道改变已经悄然发生。

回到上海的杨虎立刻提拔阎锦文进入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并担任第三警备大队副大队长。

这个稽查处正是*统在上海的公开特务机关,阎锦文也正式从帮会分子化身为*统特务。

之后,解放战争爆发,腐败至极的国民*在战场上不堪一击,节节败退,国统区的进步人士和学生也在不断进行抗议示威活动,反对饥饿要求和平。

这让蒋介石*府大为火光,他们不反思自己不得民心的原因,反而把对战争失败的愤懑发泄到了手无寸铁的群众身上。

*事上越是失败,特务对异议分子的迫害就更加严重,而这其中就包括了民主同盟和其主席张澜。

白色恐怖与张澜

年10月,国民**府宣布民主同盟为“非法”组织并进行取缔,张澜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严格的监视。

只是慑于张澜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崇高地位,蛮横如蒋介石一时还不敢做出太出格的动作。

这时候的张澜已经77岁高龄,对国民*明里暗里的威逼利诱完全不为所动,还特别书写一联“以义持己,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挂在床头作为自勉。

更是拿出一往无前的气概,对着来访的外国记者慷慨激昂,坚持民主主义思想不做丝毫的妥协。

到了年1月,在*事上一筹莫展的蒋介石弄出一个元旦文告,假惺惺地开始呼吁和平,要求休战谈判,妄图拖延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而张澜虽在国民*控制下,仍然不顾个人安危,公开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备战”的险恶用心。

这对于蒋介石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尤其是在1月22日之后,李济深等一大批民主*派人士在中共上海地下*吴克坚的安排下秘密转移到解放区。

这更是让蒋介石彻底撕下了最后一点伪装,开始指使特务对民主人士进行惨无人道的绑架、暗杀计划。

而张澜和民盟另一位领导人罗隆基也被圈禁在上海虹桥疗养院,24小时都有人轮流监视,基本和外界断开联系。

到了4月20日,渡江战役发动,蒋介石所谓固若金汤的江阴防线一触即溃,23日南京即被解放,解放*兵锋直指上海。

此时的蒋介石知道大势已去,在上海开始加紧搜刮*金、外汇、文物运往台湾,特务头子毛人凤来向他通报张澜等民主人士的情况。

也正是在这时候,蒋介石下了命令:“凡是不去台湾的,立即就地惩处,特别是张澜、罗隆基等人,他们不听话,就叫他们安息吧!”

毛人凤得到命令马上回去制定计划,因为张澜、罗隆基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不能想对付一般人那样随便罗织个罪名枪毙了事,所以毛人凤决定派人用匕首刺死后抛尸*浦江,再对外谎称是因病去世。

毛人凤这边开始物色进行暗杀的人选,那边共产*也很快截获了情报,周恩来立即指示在上海的地下*:保护张澜等民主人士,防止他们被特务暗杀和绑架。

吴克坚接到了命令后,立刻动身找到了杨虎,原来这些年来两方一直在暗中保持联系,而这时候的杨虎早就和蒋介石*权离心离德,更不想飞去台湾,所以他爽快地答应下来。

跟着杨虎就叫来了阎锦文,对着多年的老部下,杨虎把和共产*接触的事情和盘托出,诚恳地拜托他进行搭救张澜、罗隆基的工作。

而阎锦文不愧是有情有义的汉子,他没有辜负杨虎对自己的绝对信任,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加入这次营救行动。

但即使阎锦文愿意参与营救,可如何从戒备森严的疗养院救出张澜、罗隆基,再安全地送出满是国民*耳目的上海,这个难题仍然没有解决。

而就在阎锦文冥思苦想的时候,抓捕的命令下到了警备司令部稽查处。

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5月10日,上海警备司令部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决定把张澜与罗隆基从疗养院抓捕到司令部的看守所,要执行这个任务的正是阎锦文所在的第三大队。

当时第三大队队长叫做聂琮,是直属于*统的大特务。

本来是这场抓捕行动是由他负责,但是他想到虹桥疗养院属于阎锦文管辖范围,而阎锦文又是杨虎的人,所以满是国民*官僚习气的聂琮觉得还是要“打个招呼”,于是主动打电话告诉了阎锦文。

接到电话阎锦文心里一紧,连忙说:“抓人这种小事情,哪里需要聂大队长亲自出马,我来就行,保证他们跑不了!”

而聂琮当时正在一个晚宴上吃喝玩乐,听到阎锦文主动揽活,自己正好乐得轻松,稍微客气几句就顺手推舟让阎锦文去做了。

阎锦文挂下电话,心里仍是万分焦急,现在事出紧急,外头没有接应,自己就算强行带着张澜、罗隆基冲出疗养院也逃不出大上海,可真把人压进了警备司令部关起来,那更是十死无生。

这样思来想去,最后还真让阎锦文想出一个主意。

阎锦文当即叫上了几个随从驱车赶往疗养院,等到目的地已是深夜,疗养院的病人和医护看到吉普*车跳下士兵都道是要抓人,个个脸色苍白地让出路来。

而阎锦文同样摆出一副国民**头的架势,气势汹汹地冲进了张澜的病房。

他先是看到躺在床上的罗隆基支起半个身子,厉声问道:“你们要做什么!”

而张澜则正坐在椅子上看《墨子》,看到阎锦文闯进来不发一语,但满脸怒容。

“你们准备一下,跟我们走!”阎锦文说道。

张澜站了起来,坚定地说:“我哪里也不去,要杀头就现在!”

“老先生没想到你脾气还很,你要知道我们是奉命行事······”阎锦文四周望了望,问医院的护士,“你们负责人在哪?叫他过来!”

没一会儿,进来一个医生自我介绍道:“我叫郑定竹,是这两位重症病人的主治医生。”

阎锦文故意拉长了调问:“重症病人?有什么病?”

郑医生拿着病历说道:“张先生患有牙槽脓肿、尿道炎、眼睛也不好,行动很不便,有半身不遂的风险;罗先生患有肺结核、糖尿病,也不适合外出。”

“哦,有这么多问题,但我也是听上面的命令办事。”

郑医生认真地说:“但你要带走他们就会有生命危险,到时候出事了谁负责啊?”

“要是这样倒是麻烦,”阎锦文话锋一转,“那人我就不带走,但郑医生你跟我写个报告交上去,我也好有个交代。”

“可以,没有问题。”郑医生很快就写了一份张澜、罗隆基不适合出院的报告,阎锦文拿着报告便赶回了司令部。

而尚未得到确切命令的司令部又将这份报告发给了毛人凤,不出所料地换来毛人凤的一通臭骂:“本来就是要他们的命,还在乎他们身体健不健康?”

但之后没两天,解放上海的战役打响了,毛人凤的心思全扑到了*情上,张澜的事情一时间抛之脑后,直到5月24日上海解放已经近在眼前,毛人凤才报复式地下达了对张澜的刺杀命令。

可在这段阎锦文争取的宝贵时间里,接应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了。

惊心动魄的营救

5月24日,阎锦文从警备司令部毛人凤手谕,明确提出要将张澜、罗隆基沉入*浦江中,同时他也接到杨虎的命令,要将二人送入杨虎所住的公馆。

当晚9点,阎锦文全副武装带着两名亲信驾驶一辆大轿车直奔虹桥疗养院,再次见到张澜、罗隆基的阎锦文全然没有了之前的跋扈,他低声说道:“奉杨虎司令的命令,前来营救张主席。”

张澜和罗隆基哪里敢相信,仍然坐在原地不愿意走。

阎锦文跟着劝道:“二位,我们是受到共产*的委托啊,*统已经下了命令今天要把你们沉江,现在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听阎锦文这么说,张澜和罗隆基再也坐不住了,他们跟着阎锦文进入轿车,被两名亲信夹在中间往杨虎所住公馆疾驰而去。

此时上海早已实行戒严*策,各个路口都有国民*士兵设卡盘查,但阎锦文知道当晚口令,加上他那副*统长官的派头,所以一路畅行无阻。

这时的阎锦文脸上虽然波澜不惊,但是心早就提到了嗓子眼,他知道张澜可是大名人,尤其是那标志性的长白胡子,如果沿途上被人给认出来,整个行动都会功亏一篑。

而意外终究还是发生了,在前往公馆的最后一个卡口,防备的人手似乎比平常翻了一倍,路中央还挡着一辆装甲车,一名国民*少尉大声喊道:“停车!”

阎锦文知道不能硬闯,扭头沉声嘱咐道:“有麻烦我来应付,两位先生千万不要说话。”

说完,他慢慢悠悠地下了轿车,摆出一副不耐烦的架势:“嚷嚷什么!”

那少尉扫了一眼阎锦文的肩章,知道级别比自己高出不少,连忙立正敬礼:“报告长官,下属奉命检查,敢问长官深夜出车是为了公事还是私事?”

“公的私的都有,我是奉命撤离,先送我老爹和大哥去机场。”一边说阎锦文一边装模作样地从身上掏出证件。

但少尉不敢细看,只是随便地瞟了一眼,然后又有些犹豫地说道:“长官,你是知道的,过往车辆都要检查。”

阎锦文冷笑一声:“要查*统的车?好啊。”

他回头对轿车大喊:“来,开门!”

听到“*统”两个字,少尉再也不敢阻拦了,赶紧挥手让手下放行。

“不用了、不用了,长官您好走。”

就这样,阎锦文把张澜、罗隆基送到了杨虎公馆,在那里他们见到了中共地下*负责人吴克坚,之后二人就在地下*的护送下,安全转移到了解放区。

张澜这时候也彻底相信了阎锦文,他满是感激紧握着阎锦文的手不停地说:“谢谢!”

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终于圆满结束。

杨虎和阎锦文营救张澜的事情很快也为毛人凤所知,但这时候再想找他们算账就已经太晚了,两人和他们家属早就到了解放区。

阎锦文在建国后成了上海市公安局任专员,而之后他每次到北京,即便身份地位相差悬殊,已是国家副主席的张澜都要亲自接待,以视作对救命恩人的敬重。

晚年时,阎锦文向中央申请离休,有人认为他做过国民*特务,不应该享受相关的待遇。

对此,邓颖超亲自批示说:“阎锦文先生对中国革命是有贡献的,营救张澜、罗隆基在当时是件大事,我印象非常深。而所有对我们*、国家和人民有过贡献的人,我们都不该忘记,更不能亏待了人家。”

所以阎锦文最后得以退休干部的身份安度晚年,直到年离世,享年74岁。

参考资料

1、中国知网;张澜虎口余生记;张德鹏;*史天地;年11期;

2、中国知网;虎口脱险;李石;北京纪事;年09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放后,军统特务阎锦文每次进京,为何副主